元宇宙17檔受惠股 2022年EPS比一比


美國知名線上遊戲公司Roblox今(2021)年3月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公開說明書中提及元宇宙(Metaverse)一詞,就此炒熱元宇宙商機。

今年4月份輝達(Nvidia)宣布要發展元宇宙業務,並於8月推出基礎模擬平台Omniverse;微軟(Microsoft)也在8月宣布要推出企業元宇宙解決方案;臉書(Facebook)更在10月宣布更名為Meta以重塑品牌形象,目標在5年內轉型為元宇宙企業,且預計投入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3.9億元)拓展該業務。

全球科技大廠爭相卡位的元宇宙,究竟是什麼樣的產業?

虛擬共享空間掀熱潮 AR、VR供應鏈優先受惠
元宇宙是一種「集體虛擬共享空間」,民眾可以在元宇宙裡進行線上遊戲,甚至能交談、購物、看電影、參加音樂會、交易等,並可藉由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混合實境(MR)等裝置,以3D虛擬身分進入元宇宙,因此 AR、VR等裝置被視為是進入虛擬場景的重要入口。

據彭博估計,2024年元宇宙相關產值將可高達8,000億美元,調研機構IDC則統計,2024年全球AR、VR市場合計可達4,800億美元,產值超過元宇宙的一半,因此市場認為相關供應鏈將是優先受惠者。

王雪紅所領導的宏達電(2498)在全球VR裝置市占率達5%~6%,占據前5名的位置,該公司早在2015年就以自有品牌「VIVE」切入VR領域,客戶群包含商用及專業玩家。

2021年10月14日晚間,在全球產品線上發表會中,VIVE推出首款結合安卓手機使用情境,且提供完整VR應用的VR眼鏡「VIVE Flow」,目標市場為一般大眾,定價為台幣14,990元,相較過去高階產品的新台幣2萬~4萬元,門檻降低不少,且機身重量僅有189公克,相較Meta VR頭盔Oculus Quest 2的500公克輕盈許多,目前已與中華電(2412)合作,於11月正式在台灣上市販售,宏達電未來有望挾VR產品轉虧為盈嗎?

宏達電有望轉虧為盈 相關供應鏈爭搶大餅
宏達電近6年的營收與獲利顯示,自2015年布局VR領域以來,仍難以彌補HTC手機業務的衰退,2018年將Pixel手機研發團隊及智慧財產權賣給Google而讓EPS呈現正數外,其餘年度皆處於虧損,即使今年第2季同時推出「VIVE Focus 3」一體機及高階「VIVE Pro 2」,也難以使營收年增率穩定翻正。

然而,根據調研機構IDC預估,2025年全球VR出貨量可達2,900萬台,假設宏達電市占率維持6%,整體VR平均出貨單價約2萬元,屆時約可貢獻350億元營收。雖然宏達電整體營收未能回到歷史高峰,但今年第3季毛利率受惠VR出貨,已從過去的2%大幅提升至31.6%,若2025年高毛利VR產品營收規模提升,有望使EPS轉虧為盈。

雖然元宇宙對於供應鏈初期獲利貢獻不顯著,但長期趨勢明確,除了宏達電以外,台灣仍有眾多廠商切入該領域搶占第一波商機。在AR、VR裝置方面,有宏達電集團的威盛(2388)提供VR嵌入式晶片,佐臻(4980)推出自有品牌AR智慧眼鏡J-Supporter。

在IC方面,義隆(2458)透過旗下子公司義明提供感測IC,打入宏達電及聯想等供應鏈,鈺創(5351)透過旗下子公司鈺立微電子的3D立體視覺影像IC打入多款VR裝置,瑞昱(2379)的音訊IC打入Razer的VR供應鏈,驊訊(6237)則與宏達電及Meta合作,提供音效IC解決方案。

而在虛擬環境中需要高速Wi-Fi傳輸,亞信(3169)、九暘(8040)等Wi-Fi晶片商有望受惠。除了IC晶片以外,當然少不了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其先進製程的奧援,得以滿足元宇宙所需的龐大算力。

後市表現待觀察 短線漲多謹慎布局
光電族群方面,揚明光(3504)、玉晶光(3406)皆打入Apple的MR裝置供應鏈,預計在2022年第4季上市,中光電(5371)近年則積極布局AR投影光機,至少有10個客戶正在出貨中。就連光通訊大廠聯亞(3081)也來分一杯羹,與美系客戶合作開發頭戴式裝置,提供偵測眼球用的PD(光感測器)、LD(雷射二極體)。

另外,元宇宙將會應用在各種生活場景,如智慧居家、智慧城市,若要進行交易則要利用區塊鏈技術,AI概念股包含智原(3035)、創意(3443)、世芯-KY(3661)等。

整體來看,在全球科技巨擘主導下,元宇宙勢必成為眾多新興領域的趨勢之一,除了可持續關注國際大廠動向之外,台股尤其可留意宏達電VR產品銷售狀況,及其供應鏈表現,題材熱度有望持續加溫,惟相關個股短線股價漲多,投資人須審慎評估風險。

轉載自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