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今(29)日發布「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去(2020)年青年就業者為217.8萬人,較10年前、2010年為224.1萬人,減少6.3萬人,推估與少子化趨勢和高等教育普及、延後就業有關。
勞動部去年10月到11月期間進行該份調查,以參加勞保且在職的受僱青年(15-29歲)勞工為調查對象。調查結果指出,去(2020)年青年就業者為217.8萬人,較10年前、2010年為224.1萬人,減少6.3萬人。
青年就業者217.8萬人中,具備大學或大學以上學歷的青年勞工占58.7%,較10年前、2010年增加13.8個百分點、27.3萬人。青年勞工10年減少6.3萬人,勞動部推估,該現象和少子化趨勢及高等教育普及、延後就業有關。
根據去年調查,青年就業者現職工作平均薪資為3萬2287元,較前(2019)年增加684元。加薪原因以「在原職務表現良好」為多;再者為「服務年資增加」。若與初次就業時相比,青年就業者有62.5%薪資增加,平均增加4600元。
青年勞工初次就業年齡平均為21.2歲,平均尋職時間為1.7個月。青年勞工初次尋職未遭遇困難比率為56.6%,有遭遇困難為43.4%,遭遇困難以「經歷不足」最多,其次為「不知道自己適合做哪方面工作」。8成6青年勞工認為,就業資訊有助於尋職。
「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由勞動部在去年10月到11月期間進行調查,以參加勞保且在職的受僱青年(15-29歲)勞工為調查對象,共計回收有效樣本4185份。
轉載自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