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三季海運旺季運價連環漲,對亞洲製造業來說,歐美主要港口塞港,不僅將加收塞港費,還可能延遲送貨時間。最新消息傳出,貨櫃船公司準備對華南及香港地區運送至北美地區的貨物收取塞港費,包括以星、地中海航運等,已發函將先後在8、9月開始收取800~1,000美元塞港費,國內貨櫃三雄可望跟進。
再者,歐盟委員會上周提出新的環境法規,將航運業納入歐盟碳配額交易體系(EU ETS),要求船公司和租船人為碳排放付費,並要使用更環保的燃料,將進一步推升海運運價。
根據IHS Markit的港口數據顯示,貨櫃船等待靠泊的時間自2019年來已增加超過一倍。尤其北美港口情況最嚴重,今年5月船舶平均待泊時間33小時,去年同期只需等待8小時,全球貨櫃船在不同地區平均在港時間分別增至92小時(北美)、 40小時(東亞)、69小時(北歐)。
為了紓解擁堵、減少貨物積壓,美國最大鐵路服務商聯合太平洋公司(UP)15日發函,將暫停多個西岸港口到內陸碼頭的東行運輸服務。大型貨代業者表示,此舉恐怕對台灣在內的亞洲製造業出口不妙。
據美西洛杉磯港的統計,連著5、6月港口吞吐量都創新高,主要是大陸鹽田港等華南地區港口在6月下旬全面恢復營運,7、8月有更多貨櫃船湧向美國。大型貨代業者表示,歐美主要國家在解封後零售和電商消費依然強勁,但受到缺船、缺櫃、缺工、塞港等四大難題未解下,零售庫存已接近歷史最低點。為了避免船期延誤,許多歐美零售商紛紛提前搶購返校季、秋冬時裝、萬聖節,甚至聖誕等季節性商品,支撐運價漲聲不斷。
對照上海航交所16日公布SCFI指數首度突破4,000點大關,主要航線基本運價直達新高,單周漲幅高達282~310美元,美東線達9,655美元、歐洲線達7,023美元。若加計各式附加費,最近一波8月15日喊漲GRI每40呎櫃加收1,000美元,含內陸運輸每40呎櫃加收2,000美元,歐洲線、美東線現貨市場運價都將挑戰2萬美元。
海運運費月月調漲。據國際海事研究機構推估,貨櫃供給缺口至多達12%,約當500萬TEU。德魯里海事研究機構預言,旺季貨櫃運價每周還可能會再漲數百美元。
轉載自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