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台灣製造業搭上「雲霄飛車」,訂單起伏劇烈,幾乎每位廠商都說,這輩子第一次遇到這種事,從去年底以來,單子多到溢出來,要等8至10個月才能交貨。豈知,過去求之不得的業績,現在卻變成夢魘,近日已有手工具重量級大廠開出第一槍,發文通知國外客戶:即日起至明年3月前都不接單了。
未料,「不接單」議題持續發酵,並引起其他相關產業觀望,連鋼鐵廠及螺絲業者都附和說,各產業訂單都接到明年第一季至第二季,咸認在沒有接單的壓力下,台廠應達成「一起拉高產品價格」的共識,以防做白工。
其實,今年10月初,台灣螺絲公會理事長蔡圖晉就率先提出「漲價」的想法,認為中鋼已大喊「高鋼價」時代來臨,業界都有心理準備,建議螺絲業者應提高產品報價15%,以符合製造成本。
甚至,連汽車扣件大廠「恒耀」董事長吳榮彬也認為,至少要漲30%,才能反映成本。
然而,造成生產成本不正常上漲的禍首,正是2020年突然出現的新冠病毒,頓時打亂全球的產業供應鏈。這段時間以來,儘管缺料、缺櫃、物料上漲、塞港等問題浮現,台廠仍透過各種方式因應,尤其是位於各鄉鎮市區的工廠,24小時的機器聲轟隆隆響不停,生產線持續加班趕貨,成為世界最堅強可靠的供應商。
中國大陸9月PPI年增率達10.7%,創下歷史新高
但,就在雙十連假過後的10月14日,業者察覺情況不妙了。
當天,中國大陸公布最新的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達到10.7%,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比8月增加了1.2個百分點。
其實,大陸從今年5月以來,PPI年增率幾乎都處在9%的高水位,延續時間之久實屬罕見。上次PPI漲幅突破10%,已是2008年8月的事情,當時是10.1%,今年9月飆到10.7%。
不僅中國大陸,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也從2020年5月的0.22%,暴增至2021年9月的5.4%。
有手工具業者看到這兩項指標,不免心驚膽戰。這一年來,鋼材、包材、運費什麼都漲,沒有一樣不漲的,連塑膠都貴了30%,私下紛紛預測「原料、零組件恐繼續漲不停了」。
雪上加霜的是,協力廠已無力接單。手工具屬於小產業,每項工具至少都要12至37道的製程,鮮少一條龍「百分百」自製的大廠,都要靠加工廠幫忙。有業者加價20%請協力廠幫忙,但這些小廠量能原本就有限,不可能全部吃下訂單,加價反而排擠到別家的產量。
這陣子,也有手工具業者拋出「到底是真需求,還是假需求?」的探討議題。原因是,台灣手工具今年1至8月出口值,較去年成長31.56%,也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30.6%;中國大陸今年1至8月大幅成長62%,中國大陸跟台灣是全球前三大手工具出口國,按照過往的經驗值,今年的增長幅度「不太正常」。
業界預估,今年全球手工具產量將是過去兩年的總和。手工具並非消耗品,為半永久材,這麼多的訂單到底要賣給誰?賣去哪裡?「品牌商、貿易商重複下單可能性很高」。
要冒虧損風險接單,還是要得罪客戶不接單?
令人驚訝的是,訂單仍不斷湧入,但台廠已有危機意識,不敢貿然答應。日前,中部有一家重量級大廠率先拒絕做生意,貼出公告並通知廠商:自即日起至明年3月前不再接單子,以防愈接愈多愈賠錢,而陷入惡性循環。據悉,也有部分業者陸續跟進。
一位在手工具業40年的總經理說,訂單多到這種程度,真的是史上第一次遇到,「到底要冒虧損風險,硬接下這些單子;還是要得罪客戶,不接單,實在很兩難」。
面對手工具業者提出罕見「不接單」的公告,已引起其他產業及經濟部的高度關切。由於手工具與扣件業,幾乎都是中鋼的客戶,以往業者為搶訂單,不惜削價競爭,陷入另一種惡性循環;如今有廠商以「不接單」因應,也適時給大家另一種醒思的機會。
台灣手工具公會理事長黃信德認為,美國通膨時代已來臨,全球摒息關注美國聯準會即將升息;此外,今年截至10月15日,台股獲利大好的兩年,外資竟然賣超1.1兆多元,該警訊意味著外資把錢帶回美國。國內產業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應提前做好因應之道。
但,仍有業者選擇服務到底。銳泰精密二代接班人、高級專員游文元說,歐美的電商客戶需求真的非常強烈,儘管交期延至明年4月,我們還跟客戶明說如果原物料漲幅達到多少,一定要調漲價格,客戶仍然願意接受而下單。「當然,銳泰也很擔心如果堅持不接訂單,以後客戶可能會跑走,所以能服務的,一定服務到底」。
兩年前,誰會料到,一株新冠病毒會攪亂供應鏈的生態,加上通膨開始席捲全球,在看不到「原物料上漲」盡頭的此時,有台廠暫時跟客戶說「No」,也代表產業有足夠的底氣,證明「MIT」品質經得起考驗。
黃信德再次強調,如今手工具業者訂單飽滿,部分大廠甚至排到10個月後,因此有不接單的理由,公會予以尊重。尤其,面對通膨時代的來臨,「漲」聲響起,恐是未來的趨勢,至於引爆「調價」的時機點,有待業者自行斟酌。
轉載自 yahoo!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