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版晶片法掃除最後路障,降低倚賴亞洲廠商

歐盟成員國部長25日正式批准支持擴大境內半導體生產的法案,為催生歐版「晶片法」排除最後路障,有助於降低對亞洲供應電腦晶片的倚賴。

規模430億歐元(470億美元)的歐盟晶片法(Chips Act),本月稍早已獲歐洲議會通過,25日再獲歐盟理事會部長們簽署成為法律,待歐盟「官方公報」(Official Journal)正式公布後隨即生效。

歐版晶片法獲歐盟部長們簽署後,總計430億歐元的公共及民間資金將放行,准許各國政府對歐陸半導體產業提供補貼。歐盟領袖希望運用這些資金,把巨大的投資潮導向建設新晶片廠,協助歐盟提高在全球半導體生產的地位,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把歐盟在全球半導體生產占比,從目前的10%提高到至少20%。

眾多半導體公司已宣布評估或確定在歐洲蓋新廠的計畫,包括台積電、英特爾(Intel)和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在內。

同日,德國經濟部也宣布,未來幾年將在半導體產業投入200億歐元(221億美元),台積電已表達有意在德國投資建廠,雙方正就投資決定進行密切聯繫。

亞洲是全球半導體生產大本營,但全球半導體生產高度集中在亞洲的問題,卻也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斷供應鏈時暴露出來。由於亞洲供應的晶片用於從洗衣機到汽車等形形色色的產品,一鬧晶片荒,連帶造成汽車、智慧手機和醫療設備供應短缺。

西方政府正試圖戒掉對亞洲半導體供應的癮。美國率先推出規模520億美元的「晶片法」,英國也推動12億美元晶片策略。

歐盟版的晶片法將為歐盟各國大舉投資晶片研發鋪路,更重要的是允許各國補貼生產「首創」(first-of-a-kind)的晶片。

隨著美中緊張關係升高加劇供應鏈斷鏈風險,日本和南韓也正投注巨資強化國內半導體產業。

轉載自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