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記工廠擬採登記納管、就地輔導規範

由於工廠管理輔導法將在明年6月2日落日,後續輔導期限是否延長,將攸關目前上千家領有臨時工廠登記證業者的權益。外傳經濟部有意採不訂落日的方向修正,行政院2月18日舉行行政立法協調會報,會中共識列為本會期最優先法案,但其中內容,政院還在討論研議,朝「就地輔導」方向研擬配套。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是否取消落日條款,目前都尚未進入討論,但即便不設輔導期限,仍必須有最基本的條件,包括不得為高污染、違法經營的業者。至於2016年5月20日以後興建的農地工廠,目前不在討論範圍,但都還在討論過程中,輔導廠商是目前的大方向。

行政院列出本會期最優先47項修正法案,除了工廠管理輔導法,針對農地工廠建立就地輔導納管制度外,還包括產業創新條例草案,業者投資全新智慧機械或5G相關設備、技術或技術服務之支出,得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以及其他涉及租稅優惠、提高研發投資抵減率的修正條文。與中階技術人力相關的新經濟移民法也同樣列入優先法案。

經濟部指出,目前擬將申請門檻放寬至2016年5月20日前的未登記工廠,另外將編列預算,今年內全面清查,以掌握違章工廠合法化的進度,而非以整體落日條款規範。登記納管、就地輔導是目前的大方向,將由政委張景森邀集各部會,希望盡快提出修法版本。